焦点短讯!“回家是最安心的事”

“智能问询取证一体机”助力合肥南站防疫

11月23日晚将近22时,合肥市包河区的气温已降至11℃。随着最后几趟列车顺利抵肥,夜幕下的合肥南站进入了一天的“收尾”工作。

“守关口”:悉心服务旅客


(资料图片)

已连续在岗10余天的张成龙,是合肥南站城管大队的一名队员。在合肥南站北出口“特殊通道”负责旅客登记的他,因不停与旅客沟通问询,嗓子已然疲惫不堪,防护面罩上也凝结满了水珠。

“我们这份工作相当于守住城市‘第一道关口’,绝不能出任何差错。”张成龙每天为约300位旅客进行信息登记,看似简单的登记,实际上要对最新防疫政策烂熟于心。不仅如此,张成龙还会耐心询问旅客们的来肥目的,根据不同目的提出不同建议,让旅客在合肥期间安心、放心。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张成龙及其同事还会对今天的工作进行“复盘”,以便每天都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秩序严”:层层严谨核查

11月23日晚20时49分,一辆始发于兰州西站的高铁抵达合肥南站。合肥南站综管办副主任池超快步在站内奔走。旅客到站、出站核验、核酸检测、重点旅客转运……一系列流程不仅要保证环节完备、过程严谨有序,还要保证高效便捷,让整个车站的旅客有序流动。

“合肥南站目前共有4个出站口,其中包括1个重点旅客出站口,和3个普通旅客出站口。”池超说,重点旅客们出站时,需严格核查“二码”,在“电子哨兵”的把守下,层层查验,方能进入下一环节。

而普通旅客出入口的防疫措施,也丝毫不松懈。池超介绍,结合当前防疫政策,普通旅客在经过出站前的核酸检测后,根据其途经地区,会得到“黄卡”和“绿卡”两类卡片。而被发放“黄卡”的旅客,则需要经过合肥南站“黑科技”的查验。

“黑科技”:助力南站防疫

“您的行程码显示您曾经去过xx省xx市,请问您具体在xx市什么位置停留过?”

在“智能问询取证一体机”面前,被询问的旅客需要告知工作人员自己曾在行程码显示城市的哪个区域停留过。而根据防疫政策的调整,工作人员会结合该机器对旅客们提供的停留位置进行比对,将风险降到最低。

对旅客们进行“二码”核查的“电子哨兵”,不仅替代人工做出了更为精密的核验,也能够对旅客信息进行及时记录。

在合肥南站北广场外,合肥维尔健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的“移动方舱”,正全力保障旅客们的核酸采样及早得出结论。合肥滨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滨物业南站项目部吴经理介绍,该“移动方舱”每天可以检测出约15000管核酸采样结果,“因南站重点旅客的核酸采集都为单管采样,24小时无休的‘移动方舱’能够尽快检测出核酸结果,严格配合防疫工作。”

“暖客心”:尽显合肥担当

众多旅客中,让张成龙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名合肥的奶奶。“奶奶因为身体原因,经常去外地就医,在外时偶尔碰到麻烦,加之行动不便,便很渴望回合肥。”

张成龙回忆,老奶奶抵达合肥后,因行动不便,由工作人员用轮椅推到了南站专设的老弱病残通道,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信息登记,对其进行了关心和安抚。

而老奶奶说的一番话,深深地烙印在了张成龙心中。“她说,在外想念合肥,到合肥后,看到如此周密而不失温度的防疫措施,觉得回家就是最安心的事。”

疫情期间,合肥南站温暖了无数旅客的心。合肥南站城管大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曾有位合肥市民去外地化疗后返肥,因其身体条件较差,在社区的配合下,社区将该名旅客闭环运送至家中,居家隔离,帮助其身体恢复。

尽全力:值守城市关口

800名合肥南站综管办工作人员、200余名滨投集团湖滨物业公司员工、80余名合肥南站城管大队工作人员、100余名志愿者、50余名各区下沉人员……还有许许多多的力量,坚持着每日重复而繁琐的工作,拉着时刻紧绷又高敏的防疫之弦,携手筑牢合肥南站这一道城市关口。

“好多人跟我说,在合肥南站做核酸检测,刮得嗓子疼。”22时许,目送旅客们有序出站的池超说。“从来不敢松懈,也从来不能松懈。”寒风中,池超又小跑着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偌大的合肥南站,防疫工作人员就像一个个齿轮,紧密衔接,相互配合,承托的不仅是一个高铁站的日常运转,更是一座城的安心。

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雅雯 文/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