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助力科里科气

2022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俞书宏在仿生材料实验室指导研究生开展仿生生物医用材料研究。

2018年4月16日,在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杜江峰(右一)正在实验室了解科研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7年4月20日,在中国科大量子存储实验室,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正在了解科研情况。

2022年9月14日,在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内,80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仍坚守岗位,孜孜耕耘。

2022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正在中国科大稀有气体同位素实验室测试自主研发的实验装备。

2022年7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封东来正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

2022年8月23日,在无膜细胞器与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核磁平台,中国科学院院士施蕴渝与科研骨干探讨技术难题。

2022年9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政国带领团队在探测器实验室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22年7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宜灿(前中)团队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里合影。

2018年5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正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家学者创新创业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2022年7月27日,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办公室里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宝年。

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书写了合肥科技事业的辉煌篇章,塑造出“科里科气”的城市气质。合肥稳居全国创新型城市十强,获批建设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前建成、在建、拟建和谋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2个,装置集聚度居全国前列,全市已集聚“两院”院士138位。

本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了多年来奋战在科技前沿的在肥两院院士的珍贵影像档案,展示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本报记者 张大岗 文/图·

“看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出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