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播报:用合肥话 “rap”出城市味道

高翔在录歌

高翔在旧货市场淘的关于合肥话的书

高翔在创作之余教鹦鹉说合肥话


【资料图】

“我好饿,快罩不住,差毫子晕倒在大马路”“身为合肥的rapper,就要讲出合肥的味道,想要怎么搞,cei你怎么搞……”在不少互联网平台,一位合肥90后歌手用合肥方言创作出的一系列rap(说唱)歌曲引发不少网友共鸣,浓郁的合肥方言伴着节奏十足的动感曲调,让人倍感亲切的同时,也将老合肥的文化味道娓娓道来,唤醒老城记忆。

2月26日,记者联系到这位合肥方言rap的创作者“BigGun”,听他讲述用合肥话说唱的故事。

7年间里创作出30余首合肥方言rap

BigGun原名高翔,1991年出生的他今年32岁,用他说的话,他是喝着好华厂黄汽水、吃着七桂塘锅贴长大的“老合肥”。

高翔从小学过钢琴、弹过吉他、唱过民谣,之所以最终选择说唱作为创作类型,他认为是因为这种类型的歌曲直白、冲击力强。

“音乐本身就是释放情感,rap这种形式充满激情,很有感染力,能将我身边以及城市故事鲜明地表达出来。”高翔希望通过激烈且动感的旋律,朴实接地气的歌词,向大家讲述一个个短小且有趣的合肥故事。

今年是高翔开始创作方言rap的第七个年头,七年间,他已经创作出30余首以合肥为背景的合肥方言rap。而以合肥曾经知名地标“三孝口天桥”为创作背景的《三孝口》,也让许多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作为土生土长的合肥人,三孝口承载了高翔太多美好的童年时光和对城市的记忆,“女人街、新华书店、三孝口人行天桥……每一座标志性建筑与街道,都承载着老合肥人的记忆。”高翔坦言,当时他得知小时候经常和同学相聚、玩耍的人行天桥即将拆除时,不仅冒雨前去合影留念,也决定做个rap,让这座合肥曾经的地标性建筑,在音乐中能够“永生”。

“选曲、填词、录歌、后期制作……”在一个月时间内,高翔就完成了整首歌创作,创作时的一气呵成,高翔觉得“理所应当”。“童年记忆和合肥情结早就融入到大脑里,写起歌词、旋律自然信手拈来。”高翔说。

当然,创作思路和灵感也总会断档掉线,此时的高翔就会喊上几个同学老友,沿着记忆中的痕迹,游逛在合肥的大街小巷里。在与朋友“闲逛散扯”中,一路上的故人、旧址、老物件不仅唤醒了高翔记忆深处的有趣往事,也让他更加坚定继续以合肥“城事”为内核的方言rap创作。

青春短暂不如放手一搏 坚持要把爱好变成工作

在高翔年少时,rap还是很“小众”,但就是这种小众音乐,像有魔力一样,深深地吸引着他。

第一次听到周杰伦的《双节棍》时,高翔就被其中的“饶舌”所震撼,“原来音乐可以这样唱”。那时的他经常把早饭、零花钱、压岁钱攒下来,去买自己喜欢歌曲的磁带、CD。“就觉得很酷,很解压。”

高中决定艺考后,高翔已经不满足于听歌,他决定写歌,想把自己喜欢的故事唱给人听,考上大学后,在电脑城花几百块购置了一批录歌设备,准备大干一场。

大学毕业后,高翔做过不少工作,但都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像我们学音乐的同学,不是在当老师,就是去读书深造,确实很稳定安逸。”但这种按部就班,一眼能望到十年后自己的生活却不是高翔想要的,他认为,青春短暂不如放手一搏,“既然自己的兴趣能成为工作,那为何不试试呢?”

2013年,高翔只身一人前往宁波,找到了一个录音棚的工作,“主要是做音乐后期制作,给录歌的人调调音准,就是现在说的修音师。”没人教他,高翔就偷摸跟着“老人”后面学习,把参数、效果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去电脑上反复试音,经过大半年的“摸索捣鼓”,高翔对一首歌的后期制作基本比较熟悉了,算是“正式出师”了。

一段时间后,高翔回到合肥,遇到了同样来自合肥的知名音乐人石磊。“当时磊哥在做音乐节,我就跟着他后面学习,做助理,学习到了更多音乐圈的事,也更加坚定了我做rap的决心。”

在家人的支持下,高翔成立了一个小的录音室,也组建了自己的厂牌,经常帮着合肥或者安徽周边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做做音乐,“相比于结果,我更看重过程,能把爱好变成工作,我已经感觉很满足了。”

地道的方言唱rap让更多人感受合肥文化底蕴

“你就是那个用合肥话唱歌的吧,真得味。”早餐店老板娘端上一屉小笼包子后,笑呵呵地拍着高翔。因为经常在合肥演出的缘故,如今的高翔已“小有名气”,时常会被陌生人认出来。

这些年合肥发展稳步向前,来合肥发展的新合肥人越来越多,城市前景一片大好。高翔在感到欣喜之余,也会不免担心合肥话味道会被冲淡。“方言的背后是故人桑梓,若它逐渐消失,那属于老合肥人的那段美好记忆也终将被淡忘,城市文化总是‘差豪意思’。”所以,高翔觉得用自己的方式做点事情,直面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生活。他一直以来坚持用合肥话写歌、唱歌,把自己的故事、市民的生活、合肥的人文情怀写进了说唱里,用最质朴的方言唱出来。

今年春节,高翔还被合肥南七街道丁香社区邀请参加社区的新年演出,当他用着地道的合肥话唱着rap时,除了喜欢说唱的年轻人外,许多老人也拿起手机,饶有兴致地一边拍着视频一边称赞,“真得味(真有意思)、搞得不丑(唱得很好)。”

谈及是否还会坚持创作时,高翔毫不犹豫地点着头。“我要带着我的团队做出一些作品,成为合肥文化的对外输出口,让更多人感受合肥的文化底蕴。”

“我是做音乐的,就用我最熟悉、擅长的方式把合肥话以及合肥这座城市,介绍给更多的人认识,争取成为传承合肥文化的一部‘留声机’,让更多人知道合肥话也能唱出好听、带有F城市鲜明特色的歌曲,并爱上合肥。”至于接下来的计划,高翔告诉记者,因为最近流行老歌新改,他正在联系合肥地区一些耳熟能详的方言歌曲作者,争取共创出一些新歌。

hi合肥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汪涛/文 吴翰林/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