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点丨二手书店: “旧”生意做出“新”门道
“增知旧书店”摆满了各类旧书,店主探寻新路,尝试线上业务
静忘斋古旧书店里,店主胡军正在收纳旧书
藏在街头巷尾的一家家二手书店,远离热闹与喧嚣,总能让人感受到印刷书籍的油墨香气,透露着城市的“文里文气”。
【资料图】
旧书籍透过岁月,也照亮了隐藏在城市生活的“淘书人”心中的时代记忆。
从坚守到探索,如今在合肥,越来越多的二手书店正在积极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在情怀和商业间努力找寻平衡点。尤其是年轻人的加入,他们通过“云读书”在线上寻找“书搭子”,赋予了二手书店全新的经营模式,让“旧书店”有了“新门道”。
【坚守】
既是一份营生也是一种情怀
在合肥二手书爱好者群中,“老周杂货铺”是他们淘书的“常去处”。
这家位于周谷堆书画古玩杂项交易市场的二手书店,店面不大,却能吸引各路书友慕名来此淘书。
名为“杂货铺”,但走近一看,每个角落都塞满了各个年代、五花八门的二手杂货,小小的店铺摆放了数千本古旧书籍,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从儿童读物到时尚期刊,尤其以历史书籍和人物传记最多。
正值饭点,来店里买书的读者不多,大家拿起书也都是随意翻阅。店主老周偶尔会和他们聊上几句。你看书也好,买书也罢,老周都不想打扰读者的清净。
提到为何当初要开这样一家书店时,老周说,“我本身就喜欢收集书籍,自己也干这么多年了,早已成为一种习惯,这些书就像是我的‘家人’一样。”
这间不大的店铺每月水电房租约2000元,每个月经营收入只能维持店铺正常运转。对于书店的盈利,老周看得很开,有着自己的一份淡定,用他的话说是“赚个功夫钱”。
“前两年外在因素影响比较大,今年过完年生意好起来了,来店里买书的人也多了起来。能让喜欢二手书的人有一个淘书处,我就感到满足了。”对老周来说,经营二手书店既是一份营生,也是一种情怀,他打算一直把书店开下去。
年过六旬在岁月中以书会友
“那个时候,凡是爱书人士都知道周谷堆旧书市场和花冲公园一条街。当时是和上海文庙一样全国闻名的,全国各地的人都跑来淘书。”
在距离周谷堆旧书交易市场十几公里的肥西静忘斋古旧书店,今年61岁的店主胡军曾经见证过合肥旧书市场的高光时刻。
1995年从单位下岗后,胡军为了补贴家用,加上自己也一直喜欢读书,就在肥西开了一家二手书店,90平方米的书店里藏书达到了数万本,涵盖大师画集、人文类、经济类、传记类等。“那时候,有的人天没亮就来找书了,还有的人为了抢同一本书,甚至彼此之间起争执。”
历尽繁华又归于平静,在胡军看来,旧书市场的沉沉浮浮,透露着岁月的味道,内心也多了一份平静和从容。
来到二手书店的顾客,目的各不相同,一本本书的背后有着他们的故事。
有一次,胡军遇到一对老夫妻,他们带着自己即将卖出的书籍对他说:“这些都是我们大半辈子收藏的。把书卖给你,不是为了多少钱,只要你能把书保存下来,给有需要的人继续读,让书籍发挥它的作用就够了。”
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尽管旧书行业缩水,可干了30多年的胡军却从没想过转行。
而这么多年让胡军将二手书店开下去的,其实是广大的书友。
“有时我不在店里,还会有书友主动跟我联系,他们身边有要买书的也会介绍给我。”根据顾客的需求,胡军也在不断进行着调整。“现在店里书籍的种类越来越多,我还收了很多字画,到时候可以满足更多书友。”在与胡军的交谈中,他谈得最多的还是陪伴多年的书友们。
【探索】
“增知旧书店”开展线上业务
胡军永远无法预料,初衷只是开一间普通的书店,但到最后,竟然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书友。这种“无法预料”,陈桂霞也有类似的感受:丈夫生前经营的增知旧书店,竟然在儿子的守护下做起了线上生意。
2000年6月,陈桂霞的丈夫朱传国创办了这家“增知旧书店”,在城市中悄然伫立了23年,朱传国也被大家称为“文化摆渡人”。
不幸的是,2013年,朱传国被查出患有癌症,因为病情恶化,朱传国于2016年12月去世。面对困境,朱传国的妻子陈桂霞选择接手经营,让旧书店生存了下来。
记者走进书店,一眼看见墙上挂着几张报纸。走近细看,是《合肥晚报》等媒体对增知书店的采访报道。从1999年在淮河路步行街用两块铁皮搭起一个简易的棚子,到后来拥有属于自己的二手书店,这些记录了老板这些年来经营二手书店的岁月。
跟陈桂霞交谈中得知,前两年生意不太好做,也曾想过关门,“但是一想到这是自己和丈夫这么多年的心血,内心还是很舍不得。”更多的时候,还是在想如何探寻新路,能够将书店好好经营起来。
去年,一群“老朋友”促使陈桂霞做了一件重要的事——线上卖书。很多年纪大的常客不能经常到店里去,总是在微信上询问新书到货情况。于是,陈桂霞和儿子就开始在微信朋友圈里向他们展示最近新到了哪些书、写几句推荐词、标上价格,久而久之,就发展了一系列的线上业务。
“还有好多外地朋友对我这里很感兴趣,想要买一些旧书,在微信上联系我,我就给他们邮寄过去。”陈桂霞一边忙着为准备寄出的书籍打包,一边说着。
年轻人“云读书”寻找书搭子
上个周末,合肥经济学院大三学生万浦正洁格外忙碌,整理了几十本自己要卖出的旧书送往快递站。从去年开始,她就利用课余时间,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经营“线上书店”,并且还开启寻找书搭子活动,邀请大家一起云读书。
今年21岁的万浦正洁是一名“00后”,曾是合肥各大二手书店的老顾客,一有空她就会到书店转转,每次去都不会空手而归,总要淘几本喜欢的书带回家。
为了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爱书者,万浦正洁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书籍信息,如今吸纳的粉丝已有数千人。
“很多关注我的都是年轻人,有些是在校大学生,还有不少是上班族,对很多喜爱旧书的人来说,多一个平台,就多一个找书选书的渠道。对我来说,顾客越多,和大家的互动越多,也能帮助我往更好的发展方向调整。”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万浦正洁发现自己对二手书的喜爱更深了。
聊起对未来的规划,她告诉记者,“当下还是以学业为主,等到毕业后我想开一家书店,去结识更多喜爱书籍的朋友。”
用万浦正洁的话来说,“虽然这些二手书有些‘年岁’,但是它们的内在价值确实无法衡量,这些旧书也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hi合肥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文 薛文茹/摄 实习生 柳思铭
■延伸阅读
在情怀和商业间找寻平衡点
虽然艰难,但依旧坚守的店主们,仍能自得其乐。为改变生存现状,不少旧书店主也在探索新路。
未来该何去何从?对此,记者也联系了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院章玉政教授。
“房租上涨、收书渠道变窄、买书的人逐渐变少,这些都是导致经营下滑的主要问题,老板大多数都是靠个人对旧书有很深的情感在维持运转。”章玉政说。
对于解决实体二手书店目前的经营状况,章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除了文化部门可以增加政策扶持力度外,二手书店也可“两条腿走路”:一是销售渠道创新,拓展网络销售渠道,例如通过微店或者线上直播形式进行书籍售卖;二是增强书友黏性,比如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创设书友群等方式,加强与书友尤其是资深书友的互动,保持感情联络,畅通书籍信息,持续打通销售渠道和阅读习惯的“肠梗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