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看点丨十年爱心传递 点亮“星宝”前行路

章正雪(右)正在陪伴孤独症儿童。


(资料图片)

志愿者们利用绘画教学,促进孩子自我表达。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事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时常沉默不言……他们是孤独症儿童,又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日,主题是“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安徽医科大学就有这样一个志愿团队,以孤独症儿童为帮扶对象,成立十年来,温暖了一个又一个“孤独”的身影。

十年时间持续服务近400名孤独症儿童

4月1日下午,在合肥奥体中心附近,一群孩子正在樱花树下快乐地歌唱。若不走近仔细观察,很难发现这群孤独症孩子与普通孩子有什么不同。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脑发育障碍。孤独症孩子一般会有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或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自残、生活无法自理等情况。目前没有有效药物治疗手段,及早地进行科学干预,成为很多孤独症孩子家庭的选择。

“通过户外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帮助孤独症儿童提升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安徽医科大学“星翼筑梦”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章正雪介绍。除了特殊情况,服务队基本上每周六都会组织志愿者去看望陪伴这些孩子。拼图游戏、折纸锻炼、阅读绘本……各类精心准备的活动,让“星宝”们在长期的引导中,慢慢看见世界的五彩斑斓。

从2013年至今,“星翼筑梦”志愿者服务队已持续服务近400名孤独症儿童,每年开展常规志愿服务活动达20余次,参与志愿者逾千人。

“通过陪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和进步”

4月1日在奥体中心附近带队开展活动的,是服务队的赵立先。还没等他走近,经开区梦之桥康复中心的孩子小凯(化名)就兴奋地跑向他,拉起他的手。

回忆起第一次参与志愿活动与小凯相识的情景,赵立先感触颇深。“当时,他面对陌生人有一些抵触,眼神不安地四处张望,时不时还会从座位上站起来,一言不发。我只能默默待在身旁,伸手轻轻安抚他,一遍遍重复着教他剪纸折纸,试着交流。”

小凯在16个月大时被发现患有孤独症。在成长过程中,小凯时而对一件事物极端喜爱依赖,时而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情绪崩溃。如今已16岁的他,仍不能用言语交流,只能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向周围人表达想法。

赵立先原以为,再见面小凯会忘记他。没想到,小凯竟主动拉起他的手。“这就是志愿活动的意义,通过陪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和进步。”赵立先说。

结合自身所学开展专业调研实践

“目前,志愿者服务队共有169名来自各个专业的成员。”服务队指导老师尚倬森介绍。团队主要由护理学、儿科学、康复治疗学、养老服务管理学和助产学等多个专业的学子组成。

每年服务队都会组织一次队员大会,邀请相关专家为志愿者们介绍孤独症儿童的情况、帮扶方法、注意事项。日常活动中除了肢体协调活动训练,志愿者们还会利用自身所学,对应开展手口卫生知识宣传、手工技能培训教学等活动。

2022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队员们分别在城市和乡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居民对孤独症的了解情况,并对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团队成功入选共青团中央2022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并获得奖金,而后续队员们又将所有奖金兑换成物资,捐献给梦之桥康复中心的孩子们。

如今,队内百名志愿者不仅聚焦关爱孤独症儿童,还结合专业特点,前往医院、养老院、社区等地,开展各类主题志愿活动。“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扎根实践沃土,他们是新时代雷锋精神最生动的写照。”尚倬森说。

多方发力号召更多人加入服务行列

经过十年发展,志愿者服务队的组织建设逐步完善。除了组织参与活动,还在校内积极宣传,为孤独症儿童积极争取更多社会援助。但目前,队内人员组成还是在校生占据主流。

章正雪介绍,服务队将进一步拓宽志愿者人员来源,设计孤独症宣传手册,长期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人员的参与率,扩大活动覆盖面。

“在活动过程中,不只是我们给他们带来陪伴与快乐,他们也给予了我们课堂上不可触及的知识,让我们明白什么是责任与爱。”多次参加志愿服务的章舒琴说。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谢蕾通讯员 熊秒 公惠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