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星辰大海” 今日快看

主题展览上展出的航天宏图无人机。 记者 李予 摄

空间站内部1∶1模型构造。 记者 郭如琦 李予 摄

4月24日,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题展览在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以“走向世界的中国航天”为主题,旨在讲好航天故事、展示航天形象、增进公众沟通、加强航天科普、强化国际传播、弘扬航天精神。


(资料图)

展览共计8000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为科普展览展区。科普展览结合国家航天局成立30周年和本次“航天日”主题展,分为四个板块,综合视频、图文、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场景展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宇宙苍穹,吸引了一大批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入场探索,开辟出一条更开放、更多元、更市场化的航天发展新赛道。

众多航天领域的企业带来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在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航天澎湃动力的同时,也勾勒出中国企业太空探索的动人图景。

“平板”卫星今年首发

卫星在你的印象里是什么样的?立方体、球形?本次展览,来自北京的银河航天公司带来的一款卫星看上去就像一块“平板”。

“这款卫星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具有低成本、高性能、智能化等特点。”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把卫星设计成这种形态,是为了方便后续的多星发射和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多颗“平板”卫星可以在火箭整流罩内一层层整齐堆叠起来,使用四套压紧杆将卫星组合体压紧在火箭适配器上,从而大幅节约整流罩内部空间。

这款卫星还拥有一片独特的“翅膀”。它所使用的太阳翼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商业航天首款柔性太阳翼。柔性太阳电池板厚度仅为1毫米左右,轻薄的材料使其折叠后紧密贴合,折起来的主体厚度还不到5厘米。更大的收纳比、能量比,在让卫星更加轻巧的同时,还能保证大功率输出。“这款太阳翼具有包络小、重量轻等特点,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使大批量高密度多星堆叠发射成为可能,对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逐梦“星辰大海”,合肥一直在加速奔跑,吸引了航天宏图、银河航天、恩斯迈、零重力、北航天宇等一批龙头企业入驻,有效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我们非常看好合肥空天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作为民营商业航天的领军企业之一,我们非常愿意在这片沃土上深耕,将尽快推动相关项目在合肥落地生根。”银河航天公司合伙人刘畅介绍。

“安徽造”火箭发动机将助力火箭飞向外太空

在“星河动力航天”展台前,静静伫立的白色火箭模型直冲“云霄”,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星河动力航天的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夏东坤正向围观的人群介绍着。

“这一发火箭叫作智神星一号,它是一款中大型、能够重复使用的液氧/煤油运载火箭,设计重复使用次数50次,它的低轨运载能力约有5吨。”夏东坤介绍。

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低成本商业航天发射业务的民营航天公司,致力于研发下一代可重复使用商业运载火箭,为国内外小卫星发射市场提供低成本、高可靠、快响应的进入太空系统化解决方案。

“这次展会我们带来了两款产品,另一款是轻小型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这发火箭现在已经连续五次成功发射,为十家商业卫星客户发射了19颗商业卫星,今年这发火箭还会有8到10次左右的发射计划。”夏东坤说。

火箭模型前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而在安徽池州,星河动力航天的生产基地正“马不停蹄”地生产着火箭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将和其他零部件一起,“变成”神奇的火箭飞向外太空。

“航空器+卫星”打通空地通信链路

在主展馆空天信息展区,一架灰蓝色的智能无人艇模型陈列在展架上,似在苍茫的大海上乘风破浪。

“这是玄龙7吨级别警戒巡逻无人艇的缩小模型,实物有11米长,4.5米高,荷载重量在1500公斤以上,具备自主航行能力,可以用于巡逻警戒、中继通信、海洋调查等任务,正常工况下能持续工作至少17小时。”中船海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科技项目主管张笑介绍。

中船海丰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系统工程研究院,主要从事军用及民用航空器保障系统及装备的科研、生产与工程服务。此次参展,他们带来了天通机载融合通信装备、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战场感知无线传感器系统、智能无人艇、陶瓷铝制动盘等航天相关装备。

“航空器通过加装基于天通一号卫星的机载融合通信装备,能够打通空地通信链路,能够满足航空应急救援、航空运输、人工影响天气飞行、特种作业飞行等各类飞行任务场景中基于空地通信的低空监视、空地数据传输、远程控制、机上设备状态监控等多方面应用需求。”张笑说。

“我们和安徽省卫健委(航空医护培训)、安徽省通航集团(安徽省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是紧密的合作伙伴,目前进行的安徽省应急救援指挥平台项目相关技术和产品已到位,项目正处于执行阶段。”张笑说,“未来,咱们安徽的救援直升机无论飞到国内任何地方,安徽省应急救援指挥平台都能够看得见、叫得到。”

·记者 赵俊松 黄紫燕 王骏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