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天天快播

“走读老城”志愿服务

五一假期,你在哪里看“人从众”?继“特种兵式旅游”爆火后,一批年轻人选择了“逆”其道而行之——通过“City-Walk”这种方式重新认识城市。

City-Walk,最早起源于英国,从词面上可以理解为城市行走或城市漫步,几个人在专业讲述员的带领下,有计划地行走在城市的某条路线上;也泛指以行走、骑行的方式在城市中漫游,亲自丈量城市。


(资料图)

让脚步与城市来场深度互动

在合肥工作5年的“90后”郝女士平常热衷在周末或节假日City-Walk,“日行三万步,有精力的话就‘巢湖半日游’‘姥山岛一日游’,如果时间不允许就去各大商圈半日游。主要就是走走路、看看风景”。

假期开始前,郝女士就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出“这个五一,有没有小伙伴一起来场City-Walk”的邀约消息后,随即就收到了身边好友的回复。她把几个想一起出行的朋友组成了一个微信群,发布了此次City-Walk的行程:9点集合,第一站是包公园,随后是逍遥津、祥源花世界;中午稍作休息后,再走延乔路;最后一站是天鹅湖。

在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城市静下来走一走,总是能感受不一样的“城市温度”。在郝女士的眼里,看似熟悉的风景背后,还是会发现许多未曾捕捉的美丽。“当我走过包公园、天鹅湖、延乔路这些景点后,发现它们背后都有着独具特色的城市符号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感触很多。”

与郝女士同行的夏先生是一名互联网企业技术人员。快节奏的工作方式让他“走路带风”,以至于常常忽略许多闪亮的城市文化设施和背后的历史故事。习惯了街边的每一家店铺的他,让自己慢慢听、慢慢看、慢慢走,在行走中获得城市带来的力量。

当你熟悉的地点、道路和景色重新进入视野,却带来并不熟悉的信息,“这样的感觉很奇妙,所以有时候想想,自己缺少的就是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城市漫步,会收获到很多新风景。”夏先生说道。

“走读老城”中找到归属感

张瑞是个“80后”,也是新合肥人。“City-Walk”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陌生,这些年,他带领有着同样兴趣的爱好者玩起了“走读热”:用脚步丈量、用眼睛观察、用内心感受合肥这座城市。

张瑞刚来合肥时,就对合肥城市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曾围绕合肥城建历史、历史名人、近现代发生的重大事件、现存历史遗址等内容制作调查问卷,“不了解”选项占比84%,青少年群体对合肥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并缺乏认知渠道。

带着这份热爱,他和志愿者开始了“走读老城”志愿活动。项目根据文化历史遗址梳理出十几条线路,以现场教学、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呈现,“城市历史要传承、活化,就需要更多年轻人,特别是学生群体感受城市人文历史。”张瑞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团队中,也有很多年轻人在“走读”中感受合肥的历史人文底蕴。

在很多人眼中,自己的城市有时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张瑞从起初是自己设计有趣的城市体验路线,带着年轻朋友们探访,在得到越来越多反馈和鼓励后,他开始招募志愿者,正式开启了“走读老城”志愿服务项目,向更多人推广宣传社区文化。

张瑞告诉记者,在城市漫步中讲故事,唤起参与者对城市老建筑、自然景观的关注,“由认识产生理解,进而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这就是我们做这个事的意义所在。”

注重体验和休闲的背后

是对城市文化的挖掘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艺术场馆等,而这样的城市人文行走,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记者也咨询了相关专家学者。

在专家学者看来,“City-Walk”和“特种兵式旅游”区别明显,前者不追求打卡式的游览,更在意对城市文化的探索,是一场微旅行。当城市的文化属性在行走过程中被了解,自身也会加强对城市风土人情的关注。

同时,在不少旅游界资深人士看来,现在城市之间交流日益紧密,未来的“City-Walk”将会打破地区限制,比如合肥的小团队可以去附近的城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微旅行。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