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热点:合肥依托城市级“应用场” 初步具备标准规范引领能力
巨灾科学中心(一期)全景
综合管廊深埋地下,跨河大桥矗立空中,如何才能听懂它们的语言,及时感知它们的异常?近年来,合肥通过持续创新、校地合作、产业应用等种种举措,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从无到有渐趋完善,全力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的同时,在全省及国内提供更多可供参考复制的样板和标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探索创新:
建立技术指标和标准规范
合肥高新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是国家试点项目,也是财政部、住建部双示范项目。作为事关合肥发展的地下大动脉,保障运营安全自然成为重中之重,这就离不开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的“贴身”呵护。
目前,工程服务的高新区拓展区1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有30多家单位管线入廊,其中既有供水、燃气、热电等基础服务企业,也有安徽智飞龙科马、中科离子、中建材等高新技术企业。
在高新区综合管廊监控中心的大屏上,可以看到各个舱室的监控,通过安装在管廊内的先进监测设备点位,实时反馈着管廊运维的场景,汇总分析着各种大数据。有了城市生命线工程高科技手段的守护,一条条地下综合管廊保持平稳运行,有效解决片区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同时节省了城市用地,增强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合肥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
不仅起步早,而且敢创新。合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正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针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状态搭建监测物联网,建立监测运营体系,形成常态化监测、动态化预警、精准化溯源、协同化处置等核心能力,科学预防燃气爆炸、桥梁坍塌、城市内涝、管网泄漏及路面塌陷等重大安全风险。
合肥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表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建设、运行、维护、处置、决策和管理流程权责明晰,通过整体监测、动态体检、早期预警和高效应对,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下降了近六成,风险排查准确性大幅提高。
合肥率先构建起城市安全立体监测网,同时注重探索建立技术指标和标准规范。依托城市级“应用场”,集成转化公共安全领域硬核科技,申请专利和软著权300余项,建立合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监测标准体系。
目前,初步构建风险评估、工程建设、数据对接、运营维护等标准规范体系,已发布实施各类标准40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6项,在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监测等领域已初步具备标准规范引领能力。
校地合作:
更多科研成果服务合肥
繁华大道跨南淝河大桥是连接合肥市与巢湖市重要的交通要道,重载车辆通行密集。2022年4月17日,新部署的磁通量索力传感器显示大桥西北侧部分斜拉索的索力波动较大,这种大幅度变化可能加速斜拉索疲劳损伤,带来结构安全风险隐患,影响桥梁服役寿命。
位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监测中心及时发出预警,合肥市政工程管理处联合交通管理部门开展车辆限流限载行动,加强对该桥的养护维修工作,及时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提升了车辆出行安全系数。
牢牢把握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主动权的背后,是校地携手合作注入的强大动能。合肥市与清华大学签约共建已近10年,清华合肥院在共建层级、科研水平、产业能级、人才队伍上实现了全面提升,成为新时代校地合作的标杆和典范。
近年来,在安徽省、合肥市支持下,清华合肥院统筹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通过整体监测、动态体检、早期预警和高效应对,形成了以场景应用为依托、以智慧防控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市场运作为抓手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
譬如,以往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都是以行业监管为主,“九龙治水”合力不够。现在通过校地携手合作,监测中心可以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加推到行业主管部门和运管企业,由牵头行业部门协同抓好风险处置,形成多部门联动的新型应急处置机制,通过“一体防”,实现处置联动化,效率显著提升。
“我们正积极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拓展提升巨灾科学中心的科研支撑条件和工程化支撑功能,建成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清华合肥院院长助理付明表示,今后力争让更多科研成果在合肥转化,更多科技人才为合肥城市安全服务,支撑合肥打造全国重要的公共安全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集聚地。
产业应用:
打造辐射全国优势集群
随着监测技术日趋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合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也在加速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
合肥清芯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激光芯片成果转化单位,专业从事国产化高端传感芯片与传感器研发、生产及销售,为城市生命线安全传感提供基础芯片与器件支撑。
公司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为支撑平台,联合开展技术合作与联合攻关,攻克“激光芯片—激光器—传感器”体系化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国产化可燃气体探测激光芯片,打破了国外在气体探测领域前沿尖端技术的垄断。
“我们研发的激光芯片与传感器产品,自去年投产后目前已在合肥、北京、天津等数十个城市规模化应用近5万套,有效保障了相关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清芯传感总经理殷松峰介绍。
目前,合肥市城市安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已经形成了以城市生命线产业集团公司为核心引领、清华合肥院为技术支撑、众多产业链生态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集聚企业约300家,从业人数超2万人,构建了涵盖软硬件、材料、工程技术服务、运营维护、安全咨询、第三方服务等上中下游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在风险监测预警、安全防护防控、应急处置救援、安全服务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
今后,安徽省将以城市生命线产业集团为主体,联动合肥等市错位产业布局、协同发展,打造辐射全国的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优势集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