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河” 65年奔涌润江淮!
抗旱减灾效益达1600多亿元、累计改善灌溉面积840万亩 、新增年节水能力3.62亿立方米、城乡生活供水累计100亿立方米……8月14日上午,记者从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淠史杭工程自建成运行以来,在防洪保安、农业生产、城乡供水、生态涵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数字灌区”项目初显成效,今年投资6亿元用于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15个项目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建设时最高上工80万人, 累计投入4亿工日
素有“人间天河”美誉的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这场正常日上工50万人、最高日上工80万人的“人民治水战争”,累计投入4亿工日,开挖6亿土方,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资料图片)
“建成后的淠史杭灌区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有效灌溉面积1060万亩的淠史杭灌区,是以防洪、灌溉、城乡供水为主,兼有水力发电、生态补水、水产养殖、水利旅游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安徽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维国介绍道。
记者从会上获悉,淠史杭工程之所以能极大地改善了灌区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是因为它通过上引6座大型水库之水,下连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和21万座塘坝,形成了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灌排体系,从而实现了灌区80%以上的自流灌溉,为皖豫两省4市17个县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淠史杭灌区还是全国灌区中第一个引进世行贷款进行续建配套,并在全国大型灌区中首个实行竞争性立项,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加快管养分离,组建用水合作组织,与时俱进推进制度创新。
保障合肥、六安等城镇1400多万人口饮水
今年是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工程自建成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自灌区内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龙河口、白莲崖六大水库建成以来,“65岁”的淠史杭灌区为防洪减灾提供了重要保障,累计为淮河、巢湖拦蓄1500m3/s(流量)以上的洪峰200多次。同时,累计灌溉供水1786亿立方米、灌溉农田5.2亿亩、助推粮食增产1590亿斤,助推安徽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数据统计,抗旱减灾效益达1600多亿元,防洪保安作用十分显著。
此外,为加强水资源保护和优化配置,淠史杭工程累计城乡生活供水100亿立方米,保障了六安、合肥及沿渠近100个乡镇的1400多万城乡人口饮水安全,六大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年均生态补水3亿立方米,塑造了山高水长、林茂草丰的优美生态。
而在水利设施提升改造方面,淠史杭工程累计改善灌溉面积840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0万亩,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0.57和0.525,灌溉保证率提高到73%,新增年节水能力3.62亿立方米。“基本解决了影响灌区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的‘卡脖子’问题,工程面貌焕然一新,灌区生态因水而美。”徐维国说。
“数字灌区”初显成效,6亿元续建项目加快建设
2021年8月,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淠史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规划》,规划总投资24.33亿元。目前,淠史杭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总体可研和总体初设已经批复,“其中,2021年下达5.9亿元,共实施完成12个项目,今年下达6亿元,计划完成15个项目。”徐维国预计,工程全面实施后,可以改善灌溉面积380万亩,增加粮食产量1.14亿公斤,新增年节水能力1.03亿立方米,
质量效益凸显的灌区工程屡创“禹王杯”“黄山杯”,同时省管工程全线达到省级管理标准,2个渠首成功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此外,投资1.08亿元的淠史杭数字灌区项目已于2022年开工建设,现已列入水利部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名单。
据徐维国介绍,目前“数字灌区”已初显成效,初步实现横排头、红石嘴渠首枢纽工程运行模拟仿真,并在肥西示范区建设探索了以县区管理的各供水单元数字化供用水管理模式。
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为纪念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年,安徽省还计划10月份在省博物院举办“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展”广泛开展宣讲,后续还将举办大型戏剧汇演、纪念大会和研讨交流会和主题展,进一步提升淠史杭文化品牌的感召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汪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