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资讯!“美丽合肥”2035年基本建成 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将成为常态

11月9日,记者从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合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指出到2025年,合肥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巢湖成为“最好名片”,城湖共生、宜居宜业的生态名城精彩呈现。到2035年,“美丽合肥”基本建成。

打造巢湖“最好名片”持续提升空气质量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合肥将重点坚持系统治理,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流域“点、线、面、内”“四源同治”、扎实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打造巢湖“最好名片”。实施大气污染治理研究、加强固定污染源治理、加大移动源污染管控力度、推进大气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提升空气质量。


(资料图)

此外,合肥将坚持低碳发展,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加快构建低碳高效能源体系、推进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守护乡村生态环境。

创新监管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合肥是一座“科里科气”的城市,当然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也是科技化十足的。

监管方面,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运用无人机、激光雷达、卫星遥感等手段,对地下水、入河排污口、农业面源等方面进行监测,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立体感知体系。搭建“生态云”数据平台,逐步将各类环境数据及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构建“数智环境”信息化应用体系,整个大气、水、自然生态保护等系统的管理数据。

到2025年,高质量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建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水平大幅提升,生态环境信息化综合应用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的监管越来越精细化和科学化。

到2035年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常态

规划提出“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

到2025年,合肥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更加和谐,“美丽合肥”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巢湖成为“最好名片”,城湖共生、宜居宜业的生态名城精彩呈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是指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巢湖全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85%;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5%,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2035年,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常态,生态环境空间布局进一步得到优化,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全面形成。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环境公共服务实现全域均等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全市生态环境面貌实现根本性改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幅提升,“美丽合肥”基本建成。

合报全媒体记者 张梦怡通讯员 李孝林

关键词: 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