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资讯】量身打造小区红色“微阵地” 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小区党群服务站的阅读空间,一对母子在看书。


(相关资料图)

党员群众在小区党群服务站商议小区事务。

今年,合肥市出台《关于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若干举措(试行)》《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将党建“红基因”融入基层治理“微细胞”,点亮基层治理“新图景”。

新站高新区七里塘社区积极落实文件要求,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今年以来,七里塘社区党委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多元服务为支撑,在全区率先推进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打造的10个小区红色“微阵地”,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破局:小区党支部 社区治理新支点

位于北二环与新蚌埠路交叉口的铁静苑小区曾是个典型的“三无小区”,2019年管辖权移交至七里塘社区时,竟还有大片大片的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更别提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乱搭乱建随处可见,居民投诉不断,安全感、幸福感、归属感严重缺位。

改变始于2020年。

七里塘社区党委将党支部建在了铁静苑,让小区里服务群众能力强、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党员“亮身份”,小区治理从此有了“主心骨”。随后,铁静苑建起了新站高新区第一个小区党群服务站,推动基层治理服务阵地向小区拓展、向群众家门口覆盖。

“铁静苑党群服务站,是我们探索‘民心在小区凝聚、问题在小区解决、服务在小区拓展’治理模式的新篇章,是提升党建引领小区共治水平的重要举措。”七里塘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承介绍,服务站集议事协商、志愿活动、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有力延伸了服务“触角”,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多元化服务。

添置健身器材、拆违改建车位、外立面改造……在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们“小区的事自己议,小区的事自己定”,铁静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小区也逐渐形成了“小事不出楼门、大事不出社区”的“参与型”社区协商治理模式。

延伸:将服务阵地不断向群众靠近

铁静苑小区的“华丽转身”,是七里塘社区积极推进“党建+小区”建设,利用“微阵地”发挥“大作用”的一个生动缩影。截至目前,该社区已建成7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发挥着小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我们从对服务需求最迫切的老旧小区、安置房小区开始建起,兼顾商品房小区,让资源在小区聚集、难题在小区化解、服务在小区延伸,凝聚党群‘在一起’的强大合力。”七里塘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承介绍。

一处阵地也是一处“功能区”,随着服务阵地不断向群众靠近,居民的实际需求被了解后,该社区各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便“量身定制”了相应的阵地服务项目。

如,老人居多的小区打造了戏曲室、棋牌室,孩童多的小区打造了亲子活动室、图书室,部分小区建了瑜伽室、观影室等。根据小区特点,还分别开设了舞蹈、书法、国画等课程,或是举办各类讲座,扩展家庭教育、儿童成长、健康保健等服务。

将阵地搬进小区,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王承表示,社区党委正在谋划小区党群服务站的其他功能,如代办医保缴费等事务,真正确保居民群众大部分服务事项、治理问题诉求能够“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结”。

拓展:党建聚合力 旁观者变参与者

“你好,进小区请扫安康码,谢谢合作!”新一波的新冠疫情侵袭合肥,段昌德又一次站在守护小区的最前线,这是他在2020年之后第N次做小区“守护神”。

段昌德与志愿服务“结缘”,始于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因常到中心参加活动,他和社区网格工作人员越来越熟,对社区工作的认同感越来越强,时不时帮忙做些什么。当社区召集志愿者时,段昌德更是主动报名参与,做了不少好事、实事。

在七里塘社区,这样的热心居民不在少数。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增加了居民与社区的“黏性”,也成为了志愿者的“孵化器”,无数居民穿上“红马甲”,为小区治理贡献自身力量。

排查流动人口身份信息,当好防疫“排查员”;“敲门入户”为邻居问需解难,演绎“多重角色”……随着居民自发服务小区,一个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小区自治共同体逐步构建。

如此,建在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让居民群众的事好办、难好解、情更切。

“今年内,我们还将再建成三个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统筹全局、核心引领、协调各方的作用。”七里塘社区副书记王承说,七里塘社区将进一步延伸党建触角,激活党建“神经末梢”,零距离为民服务。

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靓/文 吴翰林/摄

通讯员 徐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