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资讯:致敬坚守中的每一个你

青年志愿者丁大拥正在合肥南站到达层为旅客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记者 张正朋 摄


(资料图)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疫情防控专班成员正在忙碌着。

包河大道高速出口,合肥交通执法支队包河大队中队长赵继才冒着雨,正在引导抵肥车辆有序通行。

社工正在协助120急救人员救助在家摔伤的独居老人。

12月4日的合肥,雨雪交加,寒风凛冽。

“不造成车辆积压,我们的动作必须更快一些!”

“阿姨,可在家?”

……

此时此刻,在城市的高速道口、车站出口、小区等地,有一群人,不惧严寒,忙碌的脚步未曾停歇。

近日,全市入城道口“落地检”发现大量异常,且已检出多例奥密克戎BF.7变异株。

至关重要在于早发现,顶住压力把好入口关!全市广大“入口”把关人,咬紧牙关,全力坚守,尽最大努力力求最好防控效果。

在把好“入口关”的同时,合肥还强化重点人群关爱照顾,继续动态摸排独居老人、残疾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做到全覆盖,经常性开展“敲门行动”,落实关怀帮扶措施。

城内城外,一幕幕感人的坚守故事在上演,让这个冬天变得暖意融融。

我们的动作必须更快一些

雨雪低温天气,对于坚守在各个交通道口的一线工作人员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请扫安康码、出示行程码!”“请保持一米安全距离,排队做检测!”“请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12月4日,包河大道高速出口,合肥交通执法支队包河大队中队长赵继才不停地说。

赵继才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抵肥车辆进入道口停车场,并协调安排他们有序地做核酸检测。

赵继才的脚踝受过伤,不能受凉。为了不影响工作,刚一到岗,他就将暖宝宝贴在自己的脚踝、膝盖处。“天气冷,时间长,准备工作要做好!”

冒着冷风冷雨,赵继才拖着有些不便的腿,辗转于道口和核酸检测点之间。还没结束一天的值守,他的微信步数已接近2万步。“雨天造成了诸多不便,抵肥车辆要尽快驶离卡口,不造成车辆积压,我们的动作必须更快一些!”

“小轿车前方找空位停车做核酸,货车前方500米下个路口做核酸。”12月3日,集贤路高速道口工作人员方明鑫,拿着喇叭站在入口处位置引导车辆。

这里平均每天下高速的车辆约12000辆左右,通行压力较大。

“我们增加了核酸检测人员和通行窗口的人员力量,高峰期我们再增加‘突击队’,确保高峰期不‘甩尾’。”合肥集贤路高速道口道口长王强介绍。

以数字技术赋能智慧防疫,提高疫情防控精准性。

近日,在肥西县严店高速道口,该县首批手持式“防疫电子哨兵”部署完成。旅客们脸部朝向“电子哨兵”展示“两码”,即可快速完成核验。

“高速道口人流车流量大,仅靠人工来进行疫情防控的相关信息核验,任务重、强度大。如今有了‘电子哨兵’,减少了我们的工作压力,大大提高了核验、通行效率。”该道口一线工作人员说,“把好入口关,作用大,难度也大,要顶住压力,任劳任怨坚持做。”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全市5500余名交通道口防疫人员正全力以赴,守护群众安康和城市安全,用责任和担当筑牢一道道安全防线。

凌晨四五点上岗忙到夜里

12月4日18时,夜幕降临、寒风凛冽,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卡口处,新桥机场疫情防控专班成员陈文正忙着协调落地旅客的转运车辆等相关事宜。

“近期不少在省外就读的大学生、务工人员等陆续返肥或来肥中转,机场客流量居高不下,转运工作压力较大。”陈文说,在高风险区来(返)肥人员中,并非所有旅客都是以合肥为终点,还有部分旅客是以合肥为中转站。对于有中转需求的旅客,专班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协调旅客办理转机手续,闭环将旅客送至火车站、高速道口。

机场防疫专班现场负责人刘模在一旁补充说,他们安排了11辆大巴、中巴车,17名常驻驾驶员,专门负责机场的转运工作。“这些转运驾驶员十分辛苦,一趟送完回来,等人上齐后紧接着就发车,为的就是让大家都能尽快安全到家。”

自今年4月加入机场防疫专班以来,陈文已在防疫一线坚守了200多个日夜,从春到冬,进行查验“两码”、流调溯源、转运等工作。

谈及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陈文说,有苦也有甜。

“机场首班飞机在早晨8点左右,我们通常要提前半小时到达,全副武装、做好准备工作,从早晨8点工作至夜里。”陈文说,为将合肥中转旅客及时送至高速道口、火车站,他和同事有时凌晨四五点就得上岗,时常忙至深夜。

工作辛苦,陈文却觉得很值得。

回顾近期服务的转运旅客,陈文印象最深的是一对自高风险区返肥的庐江籍夫妇。“当时,夫妇二人担心入住酒店有不便之处,我耐心告知合肥现有的防疫政策,并安慰他们,最终让他们的顾虑解除了。”

言语间,又有3班飞机落地,270名旅客步入机场大厅进行“落地检”。机场出口处,一批旅客正排队乘上转运车辆。

陈文又开始忙碌起来。

明亮的灯火中,不少旅客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敲门行动”救了独居老人

“幸亏你今天过来了,不然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非常感谢!”12月1日,面对庐阳区三孝口街道廻龙桥社工站社工小吴,居民杨奶奶的女儿激动地说。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天下午,小吴像往常一样去探望辖区内高龄独居、孤寡老人。当她敲了独居老人杨奶奶的家门后,耳畔却传来不正常的声音。

小吴赶紧拿出备用钥匙开门进入房间,发现杨奶奶摔倒在厕所里。

第一时间确认老人意识是否清醒,联系家人,报警,拨打120急救电话……小吴临危不乱,果断处置。杨奶奶的女儿不久就赶了过来。救护车赶到后,小吴又协助急救人员将老人送上车。

摔倒后的杨奶奶能够被及时送医,得益于“敲门行动”。

目前,为保障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的日常生活需求,市民政局统筹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开展“敲门行动”,迅速摸清全市独居老人、残疾人、孤儿(留守儿童)、孕妇等“八类特殊群体”情况,通过“敲门行动+上门服务”的方式,全面了解掌握特殊人群家庭生活状况和核酸检测情况,积极落实关怀帮扶举措。

“全市建立了‘社区疫情防控五级网络体系’,形成贯通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小区)的社区管控责任人共27000余人组成的防疫‘矩阵’。”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专人负责对接联系独居老人、残疾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坚持第一时间收集人员信息和需求,第一时间协助联系关怀帮扶服务,第一时间解决实际困难,实现社区防疫有力度更有温度。

让高龄独居老人的“空巢”变“暖巢”,安全而幸福地过一个“暖冬”,全市正在行动。

·何为娣 赵姝姝 本报记者 王骏超 谢芸 朱震宇 华新红 文/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