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议!两会热词 | 安徽多层次对接长三角 沪苏浙在皖投资约万亿

(记者徐秋韵)1月13日,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安徽全省域进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安徽正式成为长三角的一员,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位势力显著提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成效显著。据统计,2021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接近1万亿元。

未来,安徽如何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来支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是安徽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平台。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以苏皖合作示范区为先导的“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扎实推动江宁--博望、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等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发展,探索共建共享共管共治共赢新机制,着力打造跨行政区协同发展的产城融合新城区。


(资料图片)

苏皖合作示范区2022年度决策层联席会议现场(央广网发 广德县委宣传部供图)

宣城市紧邻江苏、浙江,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感触深、体会多。安徽省人大代表,宣城市宣州区委书记俞志刚本次带来了《加速推动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的议案。他指出,省际毗邻地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毗邻地区发展总体不平衡、毗邻地区合作双方缺乏有效激励、毗邻地区发展受要素制约明显、毗邻地区行政壁垒没有完全消除的问题。

“应强化政策支持,鼓励要素资源向毗邻地区倾斜。”俞志刚指出,在新的一体化背景下,省际毗邻地区往往成为都市圈、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前缘地带、桥头堡,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无可比拟,具有先行先试、探索示范的基础和条件。但受制于土地空间不足,面临“捧着金饭碗讨饭”和“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的尴尬局面。他建议省级层面统筹部分土地指标专门用于支持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同时在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纳入上位规划、项目支撑、金融支持政策等给予倾斜。

在长三角区域力,科技创新是安徽的比较优势。下好创新“先手棋”,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将是安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渠道。

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周海波提交了关于“加强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助力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他建议深入推进科技协同创新政策落实和机制探索,加强科创全要素资源共享共建,链接各类外部资源,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生态圈。

不论是苏皖合作示范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还是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安徽始终与强者共舞、与近邻合作,增强发展动能。

中国声谷孵化区(央广网发 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皖北是安徽区域发展的重要板块,今年安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支持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引导推动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参与皖北绿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7条千亿级产业链建设。这其中,来自长三角的投资将是皖北振兴的重要力量。2021年12月,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以来,上海、江苏、浙江分别与皖北八市深度对接,在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促进资本与项目对接、提升民生共享水平、开展干部互派挂职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央广网发 蚌埠市委宣传部供图)

安徽省政协委员高宗宏表示,目前,我省皖北城市承接沪苏浙结对合作帮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他建议在出台中长期结对帮扶发展规划,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强金融联动,引导资本与项目对接,重视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带动皖北八市发展,促进安徽经济再上一个台阶。

立足“一体化”,紧盯“高质量”,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动作频频”,在落实国家战略中“迎风起舞”。如今,蓝图已经绘就,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安徽对此充满信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