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讯!特殊“工场”里 不甘“特殊”的他们

员工们正在赶制订单。

◤ 这是家特殊的“工场”,只有一条“生产线”,却隐藏了十二个特殊故事。

身体残疾,是场内十二位员工的共同点。在求职碰壁后,他们先后来到这条“生产线”,默契地完成分工领取均分的工资。没订单时,大家也照常按点签到,然后一起聊天、阅读,有时候社工还会带他们完成康复训练、看电影。


(相关资料图)

最近,一份爱心企业的订单让他们又忙碌了起来。五颜六色的风车渐渐堆满操作桌面,“工场”外也飘荡起他们的笑声。◢

一家特殊的“工场”

说是“工场”,实际只是社区睦邻生活馆的一间会议室。

没有投影仪,没有成排的座椅,墙上也没有醒目的标语。六张桌子拼成了“工场”最核心的“生产线”,所有的加工都在这里完成。一面墙改造成为“展示台”,摆放了这些年来所承接的一些“产品”。“生产线”正前方是一台电视机,旁边是“员工风采榜”和出勤记录。如果非要说“工场”内最值钱的设备,那一定是角落里的两台缝纫机。

年近五十的陆忠勇,是十二位员工之一,也是大家票选的“班长”。每天早上八点,他会准时坐着轮椅来到“工场”,协助每一位成员打卡,带领大家工作,十一点完成简单的收拾后再坐着轮椅离开。下午两点到四点半之间,他会将上午的流程再重复一遍。

“早上两个半小时,下午两个半小时,双休,法定节假日也休息。”单从时间分配上,这和外面的工作节奏没什么区别,但内容上还是存在差异——“工场”会不定期接到一些订单,这些订单一部分来自爱心企业,一部分来自市场化需求。

来订单时,陆忠勇都会带着大家先接受培训,再按照培训内容一丝不苟地完成。没订单时,大家也照常按点签到,然后一起聊天、阅读,有时候社工还会带他们完成康复训练、看电影,甚至在天朗气清时带着大家出门踏青。

一群特殊的“员工”

四十多岁的赵莲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和陆忠勇一样都是第一批“员工”。“那是2017年,小儿子准备上幼儿园,我就想找个工作。”赵莲莲的爱人是盲人,二孩的生活压力一直挺大,萌发了求职的想法。

相同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其他人身上,甚至有人出生起就被世俗“判定”了无法正常工作。比如,脑瘫患者陈雨晴,23岁的她来“工场”已经四年了,这期间完成结婚生子。“我觉得这个工作很好,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干活很开心。”说话迟缓但不影响表达,面对采访,这个年轻姑娘外向大方。

还有老大姐王惠兰,开朗直率声音洪亮。“我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需要常年吃药。”在患病之前,王惠兰和其他人一样打工赚钱,但一纸诊断书让她告别之前朝九晚五的日子。来到“工场”后,王惠兰没有灰心,空闲的时间还独自挑起了洗衣做饭等家务。去年,儿子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让她干活更有劲了。

身体残疾,只是共同点之一;努力生活,才是他们能够相亲相爱的原因。“来之前,我们几乎都独自呆在家里,要不躺着发呆,要不看电视,我都抑郁了。”再聊从前,陆忠勇轻松平静,“因为一切已经过去了,我们都要往前看。”

一份有爱的“订单”

或许是来之不易,每一个人都格外重视这份“工作”。“第一件产品是玩偶的毛线衣,我都是现学的。”展示台上,赵莲莲的作品最多,但她并不觉得自己是手工最好的那一位。“论效率、论技术,整体上还是老陆好一点。”

一开始,订单来自于周边加工场,大多是手工活。由于身体原因,个体的完成度不一样。为了又快又好地交付,十二个人学会了分工——手指灵活的,完成精细化的工序;其他人完成简单的工序。大家坚持均分酬劳,“事都是大家一起完成的。”这些年,他们的“产品”很多,有玩偶、有串珠,甚至还有出口的拉花和一些简单的零部件。

今年的雷锋日,社区组织了一场爱心义卖,“工场”的摊位上卖起了风车。制作的是他们、叫卖的也是他们,一天下来卖出了60只风车,成为当场活动的明星摊位。更意外的是,这次出摊还吸引了辖区一家爱心企业,一份5000只风车的订单随之而来。

昨天上午,十二人准时来“上班”,他们要在月底前将这笔订单赶制出来。一边制作一边聊天,陈雨晴说:“等到4月天暖了、花开了,还想着一起再去踏青,带上自己制作的小风车。”说着说着,大家都笑了,朗朗笑声飘出窗外。

对于他们而言,能做的手工活虽然不多,但从中得到的快乐和认可却很多。对了,他们“工场”是所在辖区的一项暖心工程。而今,它庇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特殊群体,更是一颗颗向往普通平凡生活的心。

能够像普通人一样自食其力、养家糊口,实现自我价值,或许比起赠其以衣物食品更加重要。如果您也有一些简易的手工活,也想下单一份满满的爱意,不妨与我们联系。

▶记者手记:

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从不“残缺”

采访要结束时,赵莲莲向我提了一个要求:能不能强调下导致她残疾的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她说,她算是轻症,20多岁发病却活到了现在。在她的身边还有一群患者,多数是孩子,病程进度很快,有些甚至难以活过十八岁。她的孩子,也是她的病友,“十几年骨折的次数都数不过来。”

她想让更多人关注这个病,于是咬着牙更努力坚强地生活。

下班后,我陪老陆最后离开“工场”。看着他们在打卡机前露出笑脸,因为这也是他们最初被机器记录的状态。王惠兰随性将衣服搭在肩膀上、赵莲莲用胳膊撑起身子寻找轮椅、陈雨晴打开手机里的游戏、陆忠勇拄拐关掉顶灯……和今天一样,明天又会准时到来。

身体残疾,但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从不残缺。他们的乐观,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也许命运真的是厚此薄彼,给芸芸众生安排了不同的际遇。但请战斗下去,不为勇敢,不为使命,仅仅为亲眼见证,站在命运尽头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乐天茵子/文 高勇/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