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讯!创新种子在这里加速长成“大树”

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

“科大硅谷”核心区中安创谷


【资料图】

本源量子芯片制造封装实验室

当我们在说“科大硅谷”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是“政策特区”?是“创新高地”?是“改革试验田”?2022年6月13日,《“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颠覆传统模式的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是安徽在全国科技创新格局上落下的“关键一子”。

自此“科大硅谷”正式进入大众视野,至今一周年整。

经过一年的建设,这座汇聚世界创新力量打造的创新之谷现在什么样?当人才、技术、产业纷至沓来,又在这里发生着怎样的化学反应?

为创新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古人云“善弈者,谋局”。

2022年6月13日,《“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出世,一张蓝图规划清晰——在合肥布局“一核两园一镇”,核心区位于合肥高新区,布局一批高品质创新创业平台;蜀山区、高新区布局“两园”,主要围绕中国科大布局,侧重于师生创业和成果转化;建设“讯飞小镇”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科创小镇。

创业,起步最难。对大多数初创团队来说,资金、市场两头难。针对这一问题,“科大硅谷”在中国科大对面搭建起“科大硅谷”蜀山园科创驿站科大站(以下简称“科大站”),接纳具备创新能力创业团队,目前已基本饱和。

安徽外延科技就是受益的初创团队之一。杨文超,29岁,是安徽外延科技的机械工程师,入驻科大站,一把解决了他们团队的场地问题。

安徽外延科技主要研发机械设备和实验室设备等,其拳头产品“脉冲激光沉积”用于物理结构性研究,应用于半导体、量子、医疗器械领域,可实现国产替代。因为设备较大,找到能够容纳研发+生产且租金便宜的场地成了他们创业之初的难题。

“一年前我们入驻科大站,这里提供了800多平方米的场地,办公设备已经齐全,我们直接‘拎包入住’。”杨文超告诉记者,最让他们惊喜的是,科大站承诺减免前三年的租金,最近还帮他们对接好了投融资机构。“这一年里,科大站还根据我们创新出的产品和技术,给予了不少支持政策,创业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事情。”

蜀山科创集团总经理高汛解释,像安徽外延科技这样的初创公司,往往技术实力过硬,但在管理、营销方面的经验欠缺。针对这一现象,蜀山园给予了全生命周期式服务。

“蜀山园内有适合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载体,除了科大站、科学岛站还有适合成熟企业的硅谷大厦。我们还会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导师,并在财务、法律、公司运营等多方面为创业者提供辅导。”蜀山区科创集团负责人高汛介绍。“我们经常收集企业需求、问题,联络相关部门解决问题,形成服务闭环。”

此外,依托科大站等载体,蜀山园内还经常举办路演等活动,帮助对接金融机构和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解决资金方面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从中国科大东校区到科大站的路程不超过10分钟,因此有不少中国科大教授带着团队入驻,就地转化科研成果,一颗颗“创新种子”在这里加速长成“产业大树”。

为技术落地畅通“最后一米”

让民生成为科技的“价值标尺”,是安徽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如今,行走在合肥,能够清晰感受到,生活因科技创新变得更加美好。

技术从不食人间烟火的“实验室”走向热闹巷陌,畅通“最后一米”尤为重要。

安徽应用数学中心主任助理王略志告诉记者:“从实验室里做科研到研发中心里做应用,这对我们科研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王略志说,安徽应用数学中心最初只是中国科大内的实验室,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大家的成果表现也就是发表论文。为加快转化科技成果,他们将校内的实验室“搬”进了蜀山园,利用积累多年的知识开发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软件等,为我国先进制造、物质科学、生命健康等领域数字技术的变革性原创突破提供数学理论和应用基础支撑。

如今,该中心已经孵化出科大九韶、高斯智能等多家创新企业,营业额已有6000万左右。其中科大九韶为破解CAX工业软件卡脖子难题,研发了国产自主可控的下一代工业软件几何内核。

在“科大硅谷”核心区中安创谷,中国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本源量子坐落于此。

“椅子就一把,大家轮流坐,椅子坐塌了就站着研究。没钱买椅子,但每天还得花几千块钱买液氦。” 提起当年科研团队研究历程,本源量子副总裁代群感慨颇多。本源量子总经理张辉表示,中美量子计算发展水平虽仍有差距,“但我们有越来越强的信心,这条路我们必须自己蹚出去。”

据悉,中安创谷科技园位于“科大硅谷”规划建设“一核两园一镇”中的核心区。该科技园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米,项目分六期建设。全部建成运营后,预计将聚集各类人才约5万名,培育科技型企业超2000家、实现年产值超2000亿元。

本源量子不仅是“科大硅谷”内的科技企业,也是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的校友股东。张辉表示:“‘科大硅谷’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科创企业,可以让大家更加聚焦于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其相关政策可以说是为科技创新量身打造的,给予企业家很多信心。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为合肥、安徽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

在合肥高新区,几乎每月都有国家重大专项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成果发布,每周都有科技型企业发布创新产品,每天都有一家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司设立,中安创谷科技园就是其中关键一环。

为团队将产业链做强做长

“未来‘科大硅谷’就是创业者的乐土、创新者的天堂。”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董事长吴海龙介绍,当人才与技术汇聚于此,产业链也就雏形渐显。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将产业链做强、做长。

今年,“科大硅谷”启动招募全球合伙人,通过招募高水平团队,按市场化方式运营各片区细分单元,争取形成“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

从今年3月启动招募以来,“科大硅谷”已收到来自中法美日等5个国家、178个团队报名信息。目前“全球合伙人”有海外机构5家、省外机构120家、省内机构53家。“包括基金投资机构、园区运营机构、特色服务机构,以及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大、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海内外校友组织和新型研发机构。”吴海龙说到。

今年5月7日,“科大硅谷”香港创新中心在香港正式成立,由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会(香港)、兴泰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将促进安徽和香港的战新产业互联互通。

“‘科大硅谷’的战略非常适合创新创业团队,选择回安徽发展事业就是冲着‘科大硅谷’回来的。”国内行业领先的天使投资基金,阿尔法公社创始合伙人、CEO许四清谈及回到安徽发展的原因:“安徽把科技发展成产业的打法,在全国来说都是领先的。”据介绍,中国科大90%的复权试点项目选择落地“科大硅谷”。

除了延长产业链、引进更多投融资机构用“金融活水”撬动产业,“科大硅谷”的支持政策也频频出台,成为科技创新的“政策特区”。

5月底,《支持“科大硅谷”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发布,最高给予创业团队上亿元支持,其中部分条款做到了国内最优或最佳。6月,安徽省科技厅接力印发《加快场景创新构建全省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科大硅谷”要打造科产城融合的城市新空间,探索新技术新产品优先采购、包容审慎监管等政策制度先行先试,助推前沿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如今,“科大硅谷”不断释放“虹吸效应”,一座集聚世界创新资源的科创之谷正在“C位”出道。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文

通讯员 宋炎骏/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