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工业遗存价值 锻造合肥新记忆
工业遗产很沧桑,也可以很时尚。近年来,我市认真梳理城市工业遗存家底,深度挖掘其工业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文旅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工业遗存不仅“活起来”,还能长久地“火下去”。
(资料图片)
由原合肥车桥厂老厂房改造的瑶海区车桥新界文创艺术街区。(资料图)
一批“老面孔”焕发“新活力”
前不久,位于长江东大街与来安路交叉口的车桥新界开门迎客。“车桥新界是由合肥市车桥厂老厂房改造升级而成,以品牌网红商业与超级文化娱乐IP强强联合,让这一瑶海工业文明的辉煌过往以更加璀璨夺目的形态重生蝶变,未来将全力打造成合肥全新的城市文化名片。”街区运营方负责人秦亮说。
走进街区的文创集市,众多品牌商家已就位,这里聚集了网红咖啡、创意手作、爽口美食等时尚单品,还有各类小众、新潮的文创产品,以多样的元素传承和焕新城市记忆,展现合肥城市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全新的时代风采。
合柴1972是国内第一个由监狱旧址改造的文创园,前身是合肥砖瓦厂、合肥柴油机厂、合肥监狱,2018年合肥监狱迁址之后,合肥没有将废旧厂房推倒,而是以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方式对其改造,重现城市发展的文化记忆。
进入园区,只见所有的旧建筑都进行了重新装修,仿佛时间倒流,重现过去的历史场景。“这里更像一个窗口,也像一个时光机将大家带进合肥的1972年。工业遗存总会让我们耳目一新。”市民魏军没事时总喜欢到合柴1972来逛逛,他说这里的一切都让他着迷。
“工业遗存就像一枚枚‘历史印迹’,记录着我市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大跨越。近年来,合肥市深入探索工业遗存保护利用途径,形成一批示范案例。”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在叉车厂地块改造过程中,通过规划控制,预留了4栋厂房,改造成为文化休闲空间,满足片区群众文化生活需要;恒通机械厂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场地肌理,利用老厂房、老厂区、老设施,学习北京“798街区”运行方式,融入电子商务、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功能,形成“长江180艺术街区”;在柴油机厂改造中,充分利用厂区现有老厂房,融入文艺会展、产品展销、休闲娱乐等功能。
国内首个由监狱改造的文旅项目——合柴1972文创园。(包河区供图)
打造新的城市名片
老矿区、老设备、旧厂房……工业遗存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行业和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柴油机厂、车桥厂、叉车厂……说到这些,不少“老合肥”就会想到林立的工厂、轰鸣的机器、忙碌的工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这些工业企业大多退出了历史舞台,也给合肥留下了宝贵的工业遗存。
“2018年,我市开展市区历史建筑、工业建筑及工业遗存全面普查工作,历时4个多月,对市区30年及以上的1688处建筑物与构筑物进行全面普查,形成545处历史建筑与工业遗存线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整合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等多方资源,全面分析历史建筑、工业遗存等普查成果,形成合肥市区历史建筑和工业遗存保护价值评估体系和体制机制研究专题报告,建立“普查报告-专题研究-数据库”的普查成果体系。
为对这些工业遗存进行有效保护,我市组织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研究工作,并将初步研究成果及时向法定规划传导,落实建筑本体、保护地带及风貌管控等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划设计条件下达阶段均明确提出对历史建筑、工业建筑活化利用的具体要求。
由原合肥钢铁厂五厂老厂房改造的互联宝地·徽园文创园区。
此外,我市还积极申报国家工业遗产。2018年,合肥钢铁厂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2020年,庐江矾矿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瑶海区依托合肥钢铁厂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的成果,推进合肥钢铁厂等工业遗存保护开发,促进工业旅游与传统观光旅游、工业科普教育相结合,助力瑶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庐江县正在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特色文化村落保护区项目以及环境综合整治及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让这些工业遗存长久“火下去”,未来,我市将促进工业遗存与现代商务融合,发展以工业遗存为特色的会展经济和文化活动,促进工艺美术产品、艺术衍生产品的设计、生产和交易。同时,充分发挥合肥钢铁厂、庐江矾矿等工业遗产的资源优势,深挖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大力发展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会展经济和文化活动,如特色艺术展、创意文化展、城市记忆展等。
“使这些工业遗产成为市民群众竞相打卡的‘网红地标’,打造集游憩、观赏、娱乐、餐饮、住宿、科普教育、创意设计于一体的开放空间,促进‘会展+工业遗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该负责人说。
·记者 赵俊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