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片区6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

>>核心提示

近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3》。报告系统记录了2022年自贸试验区建设最新进展和制度创新成果在各领域的成效。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以下简称“合肥片区”)共有6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分别为“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新模式、事业单位性质新型研发机构运行经费股权投资改革、跨境电商出口外汇收入监督管理新模式、易货贸易试点白名单制度、高等教育双元制国际合作新模式、跨区域环境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模式。

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合肥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围绕要素资源、贸易、金融等领域开展制度创新,片区开放带动力、产业竞争力、环境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资料图】

立足集聚融合,要素资源开放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合肥片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开展“‘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等一系列探索,不断提升对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

2020年2月,科技部、教育部等9部委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合肥片区选取中国科大、安医大作为试点单位,经过探索,形成“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新模式,破解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慢、国有无形资产处置保值增值风险高等难题。

据了解,该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审批程序变快,转化审批时间由1年缩短至2个月;转化效率升高,改革后一年内转化成果27项,孵化23家公司,是改革前5年转化数量总和的近3倍;保值增值增强,23家公司的知识产权评估金额约1.69亿元,经融资后知识产权估价约11亿元。

立足自由便利,对外贸易开放程度持续增强

在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逐步提升方面,合肥片区进行了诸多尝试,以率先开展“易货贸易试点白名单制度”等相关试点为抓手,强监管,优服务。

2022年6月21日,安徽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出口尼日利亚的江淮汽车备件货物(2.3万美元)以“0130易货贸易”方式完成出口报关,标志合肥片区易货贸易试点工作首单顺利落地。进口方面,尼日利亚锰铁矿(3.2万美元)通过海运于7月22日在广西钦州放行。2023年7月,合肥片区形成“双白名单”建议目录,推动新型易货贸易改革第二单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开放水平。

立足增势赋能,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不断深化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合肥片区率先探索“跨境电商出口外汇收入监督管理”等一批金融领域新模式,让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企业,推动片区内营商环境、金融业务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为解决跨境电商企业在出口业务、尤其是“9810”跨境电商出口至海外仓的业务模式下,经常遇到清关报关时货值和实际销售金额与货款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申报及收付结算繁杂。

为此,合肥片区明确轧差结算等具体管理细则与流程,并事先向外汇管理部门备案,提前建立企业业务档案,完善信息共享互通,探索建立配套信用分级分类、动态管理等监管机制。便捷贸易支付结算管理,便利跨境电商企业经营与阳光化发展。2022年6月23日,试点企业安徽省海牛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首单货物直飞日本大阪,首单跨境电商企业申报及收付结算落地,标志着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又进一步。记者 潘子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