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

驱车行驶在山南境内,移步换景,远处,如哈达般洁白的云雾环绕山峰,成群的牦牛游走碧绿的草坡上;近处,冬小麦和青稞的芒穗弯着腰,金黄的油菜花灿烂盛放。放牛牧羊、种植青稞等耐寒作物,是当地传统农业。安徽援藏队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农业产业、新的种植理念,为这美丽的雪域高原注入新活力。

产业帮扶,注入发展新动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18日,位于山南市措美县措美镇的养蜂基地首次割蜜。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几位藏族阿佳(藏语意为“姐姐”)从蜂箱中取出蜂巢,割开蜂蜡盖,再把蜂巢放进摇蜜机,利用离心力,绸缎般丝滑的蜂蜜流进桶里。

“这里海拔有4200米,这也是我们首次尝试在如此高海拔的位置养蜂。”西藏夜伴蜂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亮富激动地说,今年初,受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措美县援藏工作组邀请,他第一次在措美县发展养蜂基地,在两个乡镇首批试点投放100个蜂箱。张亮富告诉记者,虽然蜂蜜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十分之一,但高原气候可以让蜜蜂避免得上蜂螨病,酿出的蜂蜜品质好,单价更高。

措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种植的辣椒,同样喜获丰收。螺丝椒、甜椒、线辣椒……大棚里,共有来自我省萧县的20多个辣椒品种。

辣椒开花结果只是第一步,园区打算近期开展辣椒制种试验。“设施农业造价成本高,如果靠销售辣椒,投入产出比太低了。”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柔性引进人才、安徽科技学院教授胡能兵说,为了探索更高的产业效益,工作队特意从萧县引进了20多个辣椒品种,一方面为了找到适合在当地种植的品种,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开展辣椒制种试验。预计试点成功后,亩产值近2万元,小辣椒将成为高原农牧民增收的“大产业”。

位于错那市的勒布沟,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高山深壑,耕地稀少。2022年,安徽省援藏工作队在勒布沟引入莓茶种植,现已初见成效。

“茶头长到8厘米至10厘米,就可以采摘了,现在正是采摘制作的时节。”安徽省第八批援藏队员、错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天柱告诉记者,莓茶虽然名为“茶”,其实是一种藤本植物,在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强,而且每年可以采摘五六次,经济效益高。目前,错那市已试验性种植莓茶30亩,预计年带动就业200人以上。

错那、措美、浪卡子,是我省对口援助的3个山南市辖属县(市),均处于高海拔位置,常年低温缺氧、自然环境恶劣,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持续发力产业援藏,将清洁能源、现代农业、装配制造、旅游文化等4个产业作为招商重点,兴产业、促就业,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强化协作,提升“造血”能力

产业落地只是开始,产生效益,才能真正推进乡村振兴。张亮富向记者算了一笔账:试点养蜂100箱,每箱可产蜂蜜15公斤左右,可带来收益4.5万元,根据试点情况,未来预计在措美县投放蜂箱200箱至300箱,总收入在6万元至13万元。“不仅可以带来村集体收入,根据项目协议,蜂箱的日常管理雇用当地百姓完成,还将带动十几人灵活就业。”张亮富说。

在措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措美县农牧局工作人员旦增卓玛跟胡能兵学习到了很多种植技术。她说:“胡老师前段时间回安徽了,他就和我们开网络视频,指导我们如何浇水、施肥、修剪植株。”

胡能兵告诉记者,虽然3月上旬才开始辣椒的播种育苗,但在培育的过程中不断交流沟通,切实提升了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和工人的辣椒管理水平。现在,相关人员已理解并初步掌握了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的光、温、水、肥的调控以及病虫害防治。

发展产业,不仅靠“输血”更要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在引育产业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柔性人才引进。在莓茶园里,土地均覆上了地膜。王天柱表示,从翻土、种植到后期的防病、管护,莓茶园的工作基本都在自己的指导下,由当地村民完成,“这也是传授技术的过程,有利于接下来扩大莓茶种植面积”。

着眼于产业末端的销路问题,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助力协调省直单位和省属企业工会将山南市“夜伴蜂声”野花蜂蜜作为消费帮扶产品,纳入定向助销行动。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十六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来自错那市的莓茶吸引了众多参展观众品尝,进一步打响知名度;借助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平台举办山南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拓宽了产品销路,也让皖藏情谊更加深厚。

扮靓村貌,推动三产融合

坐落在羊卓雍错湖畔,国道G349从村旁穿过,山南市浪卡子县浪卡子镇的道布龙社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安徽援藏队的到来,让这里的百姓吃上了“旅游饭”。

信步于道布龙社区,脚下是平坦的水泥路,一侧是整齐的藏式民居,另一侧是金黄的油菜花田。“这里的路和沟渠,都是安徽援藏队来了修建的。”道布龙社区乡村振兴专干布琼指一指路旁的沟渠说,“以前这里都是土路,长时间不下雨,走路一身灰;下雨了,又是一脚泥。”

道布龙社区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总投资为3029万元,为安徽省对口援藏资金。项目建设内容为村内广场及景观建设,道路硬化、水沟治理、立面改造,生活垃圾收集、排水入户管网、污水排放处理系统,绿化、亮化等整治工程。该项目于2021年12月10日开工建设,2022年11月17日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硬件设施的提升,为当地发展民宿提供了条件。去年以来,道布龙社区首批23户群众腾出52间房间,接待游客0.57万人次,通过住宿、餐饮、销售农畜产品和手工艺品等旅游服务,带动居民户均增收1.5万元左右。浪卡子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围绕“旅游为主、牧业为本”的发展思路,发展旅游民宿项目,既实现了富民增收,又让美丽乡村更有“颜值”。

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浪卡子县委常务副书记李大龙说:“补齐农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一方面,可以切实改善农牧区‘脏乱差’问题;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延伸农牧产业链条,创新经营体系,推动农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受援地‘造血’功能,促进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

记者 彭园园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