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高度 友好“童”行|每日信息

近日,合肥市庐阳区林店街道一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本报通讯员 赵 明 摄

好环境 助“童”悦成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初夏时节,漫步合肥滨湖森林公园,清风吹拂,碧波荡漾,花红草绿,沁人心脾。

6月3日,“儿童友好·一起跑”第五届印象滨湖亲子定向赛活动举行,200组亲子家庭400余人一起快乐奔跑,共度美好的周末时光。

定向赛设置多个环节,既有诗词飞花令,还有萌宠植物探索、垃圾分类、投掷接物等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儿童在安全、趣味的环境中释放玩乐天性。“这里环境好,和孩子一起在森林中动脑动手、增进感情,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带着女儿初次参赛的张先生高兴地说。

合肥滨湖森林公园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园、科普教育园、历史文化园等优势,开辟没有围墙的第二课堂,试点建设合肥市儿童友好公园,让儿童在大自然中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增设‘说说心里话’心愿角、亲子时光照片和手绘作品展示等场景,留住成长的足迹印象,增强公园的观赏性、互动性,满足广大儿童不断增长的美好成长空间需求。”合肥印象滨湖公司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打造儿童友好空间,是将儿童优先理念变为可知可感友好场景的重要途径。走进芜湖市弋江区澛港街道儒林西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只见500平方米的开放空间内,不仅设有儿童阅读区、活动区、“追梦课堂”等功能区域,儿童洗手间、母婴室以及随处可见的指引标识,更于细微之处体现着儿童友好。工作人员称,社区在前不久的改造中,进一步完善了儿童友好“微空间”:“在二楼和四楼,我们还预留了一定空间供开展儿童活动。”

“我们安置小区,本来小区内活动场所就不多,而且小区的未成年人还占社区总人口的20%。”儒林西苑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工办主任张伟告诉记者,为让儿童快乐成长,社区不仅在辖区的南北片各开辟一块空地打造儿童娱乐场所,还建设15分钟儿童友好出行圈,将他们经常活跃的空间场所作为节点,通过设计道路斑马线、路径标识、路面彩绘、隔离栏等保障出行安全。

从一所所儿童友好公园到一个个儿童友好社区……我省各地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了城市建设的各个角落。以黄山市为例,该市注重推动城市公共空间的适儿化改造,利用城市金边银角建设适宜儿童健身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2022年,全市完成251个居住小区和278个行政村场地设施更新,在器材配置上充分考虑儿童健身需求。

优服务 真情暖“童”心

儿童友好建设不仅体现于优化儿童公共活动空间,也体现在服务配套上。

“邻居阿姨您好,可以送给我一勺米吗?”“等粥煮好,我们可以把它们送给楼下的爷爷奶奶。”这一幕,出现在芜湖市弋江区澛港街道儒林西苑社区联合驻点社工共同开展的“一勺米公益挑战”现场。

“这是我们社区参与度最高的儿童公益活动,既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公益意识,还能增进邻里感情,很有意义。”儒林西苑社区驻点社工负责人李睿介绍。

近年来,儒林西苑社区党委整合社区自治组织、党员、红色物业、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服务于儿童,保障并实现儿童在身体、心理、认知、成长等方面的全方位的权益与福利。同时,借助专业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力量实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服务项目,以儿童及其家庭为服务对象,引入社会资源,整合社工专业,提升儿童服务品质和可持续功能。

“像‘一勺米公益挑战’‘星空下的吟唱’等趣味活动,都是我们针对青少年及其家庭开展成长促进、亲子互动类支持服务的体现。”儒林西苑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工办主任张伟说。

《安徽省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提升面向儿童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鼓励社会组织、文化艺术机构为儿童文化艺术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和场地支持。

各地积极打造“儿童友好”型社会环境,开展儿童友好社区示范建设,以点带面助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发展。2023年,合肥市确定7个“两纲示范工程(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项目点,积极探索“一米高度”看社区,为儿童健康茁壮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优质的服务、营造适宜的环境。

在肥西县柏堰科技园锦绣怡园社区太平洋森公馆小区,一到周末,一群小学生便会不约而同来到社区自习功课,或者参加阅读、观影、科普、手工、绘画、棋艺、球类等各类文体活动。

“我喜欢到社区来,可以写作业,也可以参加活动,这里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次次有惊喜,比我一个人在家好多了。”6年级的雨航说。

据悉,社区结合主题活动、传统节日,持续开展趣味性、公益性、艺术性各类文体活动50余场次,不断提高儿童科学、人文、艺术等综合素养以及认知、探究、实践等综合能力,为儿童提供精准服务。

“童”参与 聆听新力量

儿童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鲜活力量,听取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看法,营造儿童友好的成长环境,是一座城市散发的关怀与温度。

6月1日上午,合肥市庐阳区杏林街道社工站、丽都社区妇联联合社彩中心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畅想六一 同心护未来”六一儿童议事会活动,共有20余名儿童议事会议员参加了这次活动。

活动现场,孩子们快乐地围坐成一圈,儿童议事会的会长戴梓坤首先上台汇报了从2022年暑假至今参加儿童议事会的感受以及对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接着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上台表演节目、展示才艺,一片欢声笑语。

去年暑期,杏林街道打造“儿童议事厅”,成立社区儿童议事会让儿童参与社区治理,让成人听到儿童的声音,为社区治理提供“新力量”。

为提高儿童议事能力,红领巾议事会组建了成人助力团,由具备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成人组成。成人助力团构成了红领巾议事会的支持体系,为少先队员参与赋能。

儿童参与是一项关键的儿童权利,是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核心工作方式,也是获得和反映儿童需求的重要途径。“我们越来越发现,儿童是社区治理中不可缺少的主体,他们在关爱老人、团结邻里等方面有着更细腻的想法。”儒林西苑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工办主任张伟表示,社区成立儿童议事会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自我成长,还有利于培养儿童以“社区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从儿童角度出发,发现社区需求,探讨解决办法,作出行动方案。

近年来,儒林西苑社区将原有的空间区域微改造为儿童初心议事亭,指导建立儿童议事制度,成立儿童议事会。同时,社区将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纳入社区党委重点工作,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儿童更好成长为目标,通过网格员、楼栋长以及党群议事会等力量,收集儿童“微心愿”和居民关于社区儿童友好发展方面的意见建议,形成“需求清单”,为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收集“童”意,汇聚“童”智,我省各地将儿童优先发展的理念外化为城市建设、治理的实际举措,强调尊重儿童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创造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社会环境,让儿童友好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和全民自觉,使儿童真正成为“国家和城市小主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