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中评│“亿元水质对赌”升级!安徽生态“高颜值”赢得经济“高价值”

皖中评特约评论员刘纯银

新闻背景


(资料图片)

历经10余年探索,“亿元水质对赌”再升级。日前,浙皖两省签署《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协议》,提出2023年补偿资金总盘增至10亿元,从2024年开始,资金总额在10亿元基础上参照浙皖两省年度GDP增速,建立逐年增长机制。同时,加强上下游产业人才合作,探索园区共建、产业协作、人才交流等多种合作方式,推动由单一补偿向综合补偿升级。(6月8日《中国经济时报》)

6月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签约仪式在合肥举行。安徽日报记者 夏胜为 摄

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新安江,向东流入浙江省千岛湖,干流长359公里,在安徽境内242.3公里。监测数据显示:安徽段平均出境水量占千岛湖年均入库水量的60%以上,可以说,上游水质关乎沿线生态与民生。然而,因多方因素影响,本世纪初,新安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曾面临严峻挑战,千岛湖蓝藻异常增殖等也引发关注。

良好的生态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美丽的绿色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老百姓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为更好地保护新安江源头水质,2012年浙皖两省正式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即“对赌”机制)试点。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如果考核断面年度水质达标,浙江每年补偿安徽1亿元,否则相反。

10年间,浙皖两省接续开展了三轮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鉴于安徽年年实现水质达标的承诺,不仅获得了57亿元的补偿资金,还正在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通道。如今,新安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每年向浙江送去近70亿立方米优质水,千岛湖总体水质保持I类水平。

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一样,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正是浙皖两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同谱写了流域一体化保护和发展的双赢新曲,促进了这项开全国先河的“水质对赌”机制升级:即从今年起,浙皖双方每年出资额提升到4亿至6亿元,创新引入产业人才补偿指数M值,构建资金、产业、人才全方位的补偿成效评价体系,作为分配补偿资金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水质对赌”升级见证生态“高颜值”完全可以赢得经济“高价值”。

初夏时节的新安江百里画廊,青山绿水相映,粉墙黛瓦装点,宛若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安徽日报记者 潘成 摄

更值得关注的是,卓有成效的“新安江模式”,不仅已被全国13个流域、18个省份复制推广,而且随着《共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协议》的签署,浙皖两省补偿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即由三轮试点的3市10县扩至4市34县区,并探索园区共建、产业协作、人才交流等多种方式,通过“造血”等功能来实现“新安江模式”升级。

生态兴则国家兴,生态强则国家强。此次新安江流域再出发,从资金补偿扩展到产业、人才等多元化补偿,探索机制共创、生态共保、环境共治、产业共兴、基础共联、发展共享的新模式,力图闯出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有机统一的新路径。正如专家评论所说,全新的制度设计,不仅体现了激励与约束并重,实现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且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形成共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利益导向机制,在实现多方共赢的基础上,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合报皖中评融媒体工作室 出品

关键词: